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中华上古时代人物有: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夏朝没有确切的文字,有一些疑似的文字但遭到怀疑,中国确切文字的存在从商朝开始。

夏商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诗歌形式存在,这里的中国古典文学著作有部分是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及两汉时期记录的上古神话。

神话传说

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叙的集体口头创作。

Nuwa created humanity

解释自然现象

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始祖神话)、盘古开天(创世神话)。

Shennong tastes herbs

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

有巢氏构木为巢、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建八卦、神农氏尝百草、轩辕氏制衣冠,建舟车、大禹治水(洪水神话)、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反映抗争精神)等。

Yellow Emperor vs Chiyou

反映社会斗争

黄帝战蚩尤(战争神话)。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等。

一种精神寄托

上古神话

山海经

包含着关于上古地理、历史、神话、天文、动物、植物、医学、宗教以及人类学、民族学、海洋学和科技史等方面的诸多内容,是一部上古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

淮南子

西汉。刘安的父亲刘长是汉高祖的庶子,封为淮南王,刘安承袭父爵,故亦称淮南王。刘安撰作《淮南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刘彻所推行的政治改革。

风俗通义

东汉应劭辑录的民俗作品。记录了大量的神话异闻,但作者加上了自己的评议。原书三十卷、附录一卷,今仅存十卷。

诗歌总集,实有305篇。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被列为“五经”之一。

《风》即“十五国风”,共有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雅》诗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它们大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大部分是西周时的作品。

共40篇。《颂》诗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和《商颂》5篇,是朝廷、宗庙祭祀的乐歌。

楚辞

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 集,有诗歌17篇,其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多数。

《离骚》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

《天问》

此诗从天地离分、阴阳变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一直问到神话传说乃至圣贤凶顽和治乱兴衰等历史故事。

《九章》

短篇抒情诗集,包括9篇作品:《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

《九歌》

共十一篇。多数篇章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国殇》一篇,则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

被誉为“大道之源”。被列为“五经”之一。

相传,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周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子及弟子后学,注《易经》而成《易传》。经传合一,终成《周易》。

《易经》

被誉为诸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传》

是一部古代哲学伦理著作,是诠释《易经》的经典著作。由七篇文章构成:《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其中,《彖传》、《象传》、《系辞传》三篇各分上下,加上另外四篇合成“十翼”。“翼”是“羽翼”的意思,有“辅助”之义。

座佑铭

"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 屈原,楚国人。主张联齐抗秦,遭保守派反对,先后两次被放逐(前— 汉北;后— 江南洞庭)。公元前278年夏历5月5日投汨罗江而死。